卢委员、郭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您提出的《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已收悉,我单位已组织研究和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坚定不移推进中心城区建设,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依据职能,区经科局大力发展商贸富区,打造营商宜居环境,深化我区文旅产业融合,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坚定不移推进商贸富区,在经济提速上加力
全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实现“服务玉林”向“服务两湾”转变。提升对外贸易服务水平。2021年以来,组织企业参加消博会、广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展会50人次以上;组织10多家外贸企业参加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线上培训班,指导企业用足用好RCEP优惠税率和原产地规则,扩大中药材、机械等优势产业出口规模。同时积极动员广西宏品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广西嘉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参加赴境外开展经贸合作专项活动,辐射波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全力配合打造玉州区特色品牌,实现“玉林特色”向“玉林品牌”转变。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市场主体培育知名品牌,以玉林牛腩粉、玉林牛巴、玉林三黄鸡特色消费品牌发展带动行业质量持续提升,充分释放消费活力,促进玉州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继续协助玉林市水产畜牧业协会申报“玉林牛腩粉”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进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目前我区已设立玉林市中药材行业协会的中药材商标品牌指导站,帮助行业商会、协会会员企业并辐射带动全区行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有效加强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建设工作,提升玉州特色品牌效应,助力“商贸富区”。深化“转型赋能”专业市场建设,实现“生活用品为主”向“生活生产要素市场”转变。积极推进玉林义乌小商品数字新商业产业园和钢材市场建设,截至目前玉林义乌小商品数字新商业产业园项目一期完成征地296亩,已净地交付;项目二期累计征地360.83亩,完成率80.13%。钢材市场选址在国际陆港(二环南路南侧),规划占地200亩,8月25日市政府已和广西交通物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工作组已出项目工作方案,已召开项目征拆工作动员会,启动征拆工作,工作组正在进行前期现场摸底工作。低压电器、水暖五金市场项目目前一期126亩中103亩已取得不动产权证,一期于2020年8月份已全部完成项目范围内65亩“三费”的补偿拨付以及青苗清点补偿工作。该地块的房屋和铁棚已丈量,未签字补偿。项目一期已完成70亩填土。深化“增量提档”的消费升级攻坚,实现“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创新直播电商业态模式,推进“玉林靓货”区域品牌运营中心建设运营,搭建线上+线下产供销一体化平台,目前已整合本地企业67家,拥有各类非遗手工、生态农副产品、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共200多种,已基本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发展格局。电商中心已建成运营,正在积极与农业企业、直播团队磋商,加快合作进展,打造成为玉州区玉林靓货区域品牌运营中心。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深挖特色农产品,大力推进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报工作。提升“玉林三黄鸡”“玉林牛腩粉”“玉林牛巴”等特色消费品牌产品质量。积极推动玉林三黄鸡、玉林牛巴、玉林香蒜等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的培育与运用。
二、完善我区营商宜居环境,在效能提升上加力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实地宣传、线上通讯等方式配合做好宣传“桂惠贷”“桂惠贷-纾困稳企贷”企业宣传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推动润明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玉州区农产品加工及冷链项目、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物流基地项目、德硕农业冷库建设项目等物流项目建设,推进流通网络建设,保障企业产品运输路畅途通。开展打击成品油非法经营行动,联合应急、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开展打击成品油非法经营行动2次,捣毁窝点2个,查处加油机4台,油罐(铁制)3个,暂扣涉嫌非法经营成品油面包车1辆,汽油约600升。有力打击了非法成品油经营违法行为,规范成品油市场营商秩序,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三、深化我区文旅产业融合,在魅力提振上加力
持续推进特色街区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牛腩粉饮食特色商业街区、文化广场啤酒美食商业街区和中药港文旅(药膳)商业街区改造建设,均已开街。结合我国春节、端午和中秋等传统佳节,以及自治区特有传统节日三月三,以文化搭台、商贸唱戏的形式开展一系列促销活动。我区三月三节假期间组织开展“悦享生活·百万惠民”春季购车补贴活动,将传统节日与汽车消费有效结合,释放消费潜力。活动期间汽车销量达1400 台,总销售额为14885万元。在端午期间,我区举办“粽情端午·乐享玉州”端午文化活动周活动,依托端午传统佳节,在牛腩粉饮食特色商业街区开展玉林特色美食特产展销,牛腩粉文化展示和牛腩粉制作流程体验,感受玉林牛腩粉美食文化,在玉林中药港文旅(药膳)商业街举办送安康。健康文化体验大集活动。利用本土特色节日,如仁厚“番薯节”等开展促销活动。
四、存在问题
正如您所提出的问题,现在中心城区的建设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410”机制,“容缺受理”“全程网办”机制尚需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和承载力有待提升;城市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城市路网建设仍要加强,促进城市“毛细血管”通畅,充分发挥其交通引流作用。中心城区攻坚建设和农业人口转移、人口城市化工作有待强化。岭南文化与中心城区融合度不足;南流江历史文化底蕴挖掘过浅。
五、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根据您提出的建议,我局将依照职能,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一是配合区大数据发展和政务服务局完善“410”机制,“容缺受理”“全程网办”机制,提升企业办事效率,二是配合区交通运输局、区住建局、区文体旅局、区教育局等有关部门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承载力,强化交通枢纽、公共服务、旅游休闲、教育等城市功能。三是配合区城管局完善城市管理体系,按照“标准化、精细化、法治化、智慧化”的标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四是配合区交通运输局加强城市路网建设,配合区住建局开展背街小巷整改工作,配合区城管局做好沿街摊贩整治工作,促进城市道路通畅。五是配合区住建局和区农业农村局做好中心城区攻坚建设和农业人口、转移人口城市化工作。六是加大岭南文化的宣传力度,深入挖掘我区特色传统文化与其他特色文化,如“牛”文化、药膳文化、岭南文化、啤酒文化等,与特色商业街区进行有效结合,为五大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植入文化内涵,在风貌管控、商户招引等方面做好特色文化文章,同时注重街区业态配置,不断丰富服务供给,高品质推进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建设。七是深度挖掘利用南流江历史文化底蕴,协调有关部门修补沿岸传统街区,修复南流江水系生态环境,重塑南流江水乡特色,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